工商時報【本報訊】
由臺南市政府主辦、工業技術研究院承辦的100年度南臺灣電動車產業新趨勢研討會,首先邀請工研院服科中心周瑞貞經理進行「電動車示範運行之服務模式與策略建議」專題演講。 現場有來自多家國內電動車相關業者與會,預估該研討會除落實政府推動低碳城市的決心外,更將帶給國內電動車業者全新的經營思維。
此次專題中大致有幾個議題可供業者進行多面向思考的,如電動車推動的主要關鍵因素有那些?以及未來電動車整體推動後商業化之服務策略架構。
包括政府政策推動後民間業者如何持之以恆,能夠兼顧環保及經營者利益,並以金門及新竹縣分別就公共服務、商業服務示範運行服務規劃為案例,把實際推動從初期投入、中程因應策略、實際產出等進行效益評估,如經營成本計算、電動車業者面臨那些技術上或資源分配之問題,全部系統化進行探討,期能透過單一縣市之全面啟動電動車產業,並從中找出運行之瓶頸。
經由產、官、學、研共同建構最佳化之運行平台,再將成功模式複製到全國,讓臺灣真正成為節能省碳的低碳國家。
周瑞貞表示,電動車產業從技術端到市場端,目前仍有幾個發展中不易突破的技術瓶頸,如技術待突破的有電池成本(原料供應、效能、電池殘值監測)、馬達、電池、車體輕量化(技術改善期程長)、加電技術(慢充、快充)以及服務待突破的有電能補充基礎建設、充電/電池交換之支援服務、電能補充界面共通規格及營運與後勤作業體系等,也就是應用市場所出現的發展瓶頸,即服務與商業模式成為當前市場轉化的關鍵挑戰。
簡單來說,有三項關鍵因素,首先是電動車與電池成本高,再來是電池續航力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、加電時間相較燃油車長,最後則是缺乏基礎建設及缺乏電能補充共通規格;這些都是造成電動車產業停滯不前的原因。
周瑞貞指出,其實政府為加速電動車普及化,自2010年起即大力推動電動車相關政策,以示範運行、充電環境建置、提高購車獎勵誘因、電池交換及充電規格標準化等為主要方向,以解決電動車售價高及使用便利性等問題,打造電動車市場。
其中經濟部工業局推動智慧電動車補助發展方案,以補助場域營運與最終使用者為主;行政院環保署推動低碳城市推動方案,將在民國109年完成北、中、南、東4個低碳生活圈。
而經濟部也推動綠能業界科專,主要目標為透過政府科專計劃,佈局電動車關鍵技術研發,建立solution enabling的技術,與服務規格。
為讓政策能夠有落實機會及審視成效,更分別以金門及新竹縣就公共服務、商業服務示範運行服務規劃,在金門以公共服務車做為試運行車種,如公務車、縣內公車、接駁車等再逐漸擴及到私領域用車,從中也陸續發現到一些問題,如坡度問題、經營權中的路權及招標機制。
而新竹縣則是探討商業服務的可行性,將導入電動計程車,其中,發現使用者最關心的為電池使用問題,則在由汽車租賃業者及電能供給業者經營上,出現約1/3落差的成本問題,這些都是在試運行後所發現的問題,然,各縣市的條件皆不同,所以,只能供未來經營之參考依據。
其實,電動車示範運行計畫,最主要是希望能帶動在地產業的發展,而臺南市擁有最佳的產業供應環境,相信,將能相輔相成,讓電動車產業能從臺南市啟動並成為全國低碳示範城市。




